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65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由党的总书记出面,讨论一个特定城市建设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此次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公告提供了丰富信息和诸多需要探讨的内容。笔者以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或许意味着“新北京”呼之欲出。

20179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一核两翼的城市空间布局。其中,一副即指北京城市副中心。2018329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这意味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即将进入贯彻实施阶段。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对北京这个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古城将发生重要影响。

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提出的“一核两翼”从规划进入到实际操作阶段,2018年下半年,北京市主要机构将搬迁到城市副中心。

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涉及目前的通州区的潞城镇、新华街道、中仓街道、北苑街道、玉桥街道、宋庄镇等多个镇街。是整个通州区面积的六分之一。城市副中心范围所及的街道和镇目前行政上归属通州区管辖。随着市委主要机构搬迁到副中心,城市副中心作为新北京的主要承载地,一项重要工作是要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行政办公、商务服务和文化旅游三大功能服务,继续隶属通州区会带来一系列管理难度和矛盾。北京城市副中心从通州区脱离,成为独立运行的行政区域应当是大概率事件。笔者以为,未来城市副中心将成立市政府派出机构(管委会)。从长远发展考虑,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上报中央,成立与北京其它区相平级的一级政府,行使区域行政管理权。

既然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独立于通州,作为区一级行政机构,起一个什么名称至关重要。笔者以为,考虑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现实情形,应当叫璐城区较为合适。这主要有以下四点理由:

一.是对母亲河——璐河的尊重

一个城市发展和兴起,往往都与当地河流有关。上海、天津和广州等中国的诸多城市都是如此。潞河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的母亲河。潞河景色是地地道道的北京风物。燕京有八景,古老的通县也有八景,多与潞河有关,如:柳荫龙舟、二水会流、长桥映月、碧水环城、漕艇飞帆、风行芦荡、白河涣舟,等等。

潞河也称白河、北运河,北通北京,东南通天津,与南北大运河相接,可达杭州;经海河,可出渤海海口。潞河曾是京都生命之河。京津盛传的民间传说高粮赶水的高粮河,也是与潞河相通的。现西直门外仍有高梁桥遗迹。

京都地区的开放,北京城市副中心可谓开风气之先。璐河就成为开放带名词。1867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立的第一所教会学校就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始称八境神学院,后即改称潞河书院,潞河中学,以师资优良,环境优美著称。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母亲河——璐河作为新型城区的名字,实际是对这块土地和河流的尊重。

二.  2000年古老历史文化的延续

2016年北京路县古城的发现,曾经入选201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具有2000年历史的路县故城坐落在璐城镇古城村,该城址平面呈近似方形,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2016年在城址内北部清理出明清、辽金和汉代的道路。汉代路县故城城址保存较为完整,填补了汉代县级城址考古的学术空白。随着时间推移,路县的古城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并极大提升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底蕴。以路县古城所在地璐城镇的“璐城”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名称,既有利于弘扬2000年古老文化,也有利于提升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力,更是对古老历史和文明的尊重。

三.  有利于提升新北京主城区的知名度

具有2000年历史的路县故城坐落在璐城镇,北京市主要行政机构也即将落户在潞城镇。潞城镇位于通州区东北部,面积70.86平方公里,交通便利,著名的河流水系大运河潮白河减河环绕全境。以主要行政构落户地所在的镇的名字命名副中心,较易为人们所接受,既有利于提升人们对新北京主城区功能的认识,也是对实际情形的认可。

四.美玉之城,王者之道,对新北京既是希望,也是挑战

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璐”字的含义本身是美玉之意,作拆字解,“璐”是王者之道。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其王者之道应当充分体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精髓。就是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有为政府,首善之区,而这才符合“璐”的本来含义,即美玉之城。这既是对主要行政机构搬迁到副中心的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各级领导和机构提出了希望,更是严峻的挑战。如何使北京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各项公共政策,为公民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既符合现代政府的要求,同时也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认同呢?这无疑是一道难题。也就是,所谓符合王者之道,就是能够体现出这一城市的文明程度。包括城市的治理和城市居民的文明程度。

基于上述四点,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一级独立的行政机构产生之时,其行政区划命名,建议使用“璐城区”。

(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首都经济研究专家)

 

话题:



0

推荐

陈 剑

陈 剑

59篇文章 78天前更新

著名的现代化研究专家,人口学家,社会学者,政治学者。 1957年3月出生,安徽芜湖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经济系,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先后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工作。1997年7月调入北京,先后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等职。 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中国改革20人论坛执行主任,全国工商联参政议政委员,北京市委讲师团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一些专著、论文和决策咨询文章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2015年以来主要著作:主编《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解读》、专著《中国生育革命记实(1978-1991)》(2015)、专著《国家重构-中国全方位改革路线图 》(2015)、主编《北京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主编《建设常态现代国家——中国改革报告2015》(2015)、主编《京张冬奥发展报告2016》、主编《中国公民读本》(2016)、主编《京张历史文化及当代发展》(2017),主编《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研究》(2017),主编《解码京津冀——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报告》(2018),《中国基层协商》(2018)等。 在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区域经济(京津冀、长三角等)、人口研究、奥运经济和协商民主等领域的研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研究领域也涉及传统文化、社会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内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