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民治政府美国政府与政治》(第 20版)
 
《民治政府——美国政府与政治》(以下简称《民治政府》),是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第 20版,2014年已经出版了23版 )。本书是研究美国政府与政治权威性的著作,在数十年间由美国多位顶级政治学家倾力打造,连续40多年入围美国政府与政治领域畅销书排行榜。此书系统介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础、美国政治体制的架构、美国政治制度的设计与改进、美国政府的运行状况,以及美国主要的政治家和重要的政治事件。
中国在全球的迅速崛起,正在成为这个星球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是与美国迎头碰撞,还是在遵循现有国际关系基础上和平相处,都需要对美国有所了解。美国虽然只有200多年建国历史,但其承袭的基督教文化等已有2千年。作为已引领全球一个世纪目前仍在全球发挥重大影响的国家,自然有引领全球的秘密。目前看来,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至少在未来的50年,中国还难以完全替代。因而,作为迅速崛起的中国,了解美国,认识美国十分重要。只有如此,对美国在全球行为,才有可能作清晰可预期的判断。
 
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民主”这个词可能也是争议最广泛的一个词。民主是一个好东西,民主是一个坏东西,民主 是一个不好不坏的东西,都可以找到例证说明。民主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实际上需要具体分析。
《民治政府》第一章提到,民主一词包含许多内涵,具有多种含义。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政体形式、一种治理方法、一种国家类型、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诉讼程序。我们可以把民主的诸多含义划分为三个广泛的类别,即相互作用的价值体系、相互关联的政治程序体系以及相互依赖的政治架构体系。
笔者十多年前购买了这本书第20版。这篇短文,通过阅读此书,仅就民主作为相互作用的价值体系作一分析。
一.相互作用的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民主,作为相互作用的价值体系,内容包括个人自由 、尊重个人、机会平等和人民意志等民主价值体系内容。
1. 个人自由
自由是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它是指美国独立时所宣称的为了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也是指起草和通过宪法时所阐述的“保证自由所赋予的幸福”。自由的本质是自主。意指所有的个人都必须拥有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自由并不简单的等同于取消对个人的外在约束,而是指个人采取积极行动实现自己目标的自由和资格。个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关键,人们的自由度越大,他们追求更好生活方式的机会就越大。
2. 尊重个人
这是民主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民治政府》认为这是民主政体中的通行规则,源于每个人都有获得常识、发展理性、培养正直人格的潜力这样一种信念。个人拥有各种重要权利。而所有这些权利是一切合法政府的权威和权力的根源所在。在现代民主政体中,国家,生活团体都不如组成国家或团体的个人重要。
3. 机会平等
机会平等也是民主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平等这一民主价值观强调了个人的重要性:“人人生而平等。从平等中获得天生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包括保护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杰弗逊在《独立宣言》第一草案中写的这段话揭示了平等这一概念最主要的含义。但是,平等的含义是什么呢?对谁来说平等呢?是指经济、政治、法律、社会领域的平等,还是指其他领域的平等。机会平等指的是什么意思?是否仅指每个人都应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呢?还是指应当努力使决定一个人经济或社会生活状况的好坏的各种因素的平等?这些问题一直是美国政治学研究中常常提及的问题。
4.人民意志
美国革命、独立宣言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国家,令人鼓舞的基本信念就是人民意志。这一信念认为,一个正义的政府,其权力必须来自于他所管辖的人民的认可。民主政体的这一项承诺,就是满足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并在政府管理中做出决定的意愿。现实生活中,这意味着某些个人或团体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因此,对人民意志的承诺必须包含这样一层意思,即当多数人不同意这样做时,必须乐意放弃。
二.学习借鉴:对美式民主价值体系的认识
中国民主模式的基本构架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它由四大要素,即作为保障要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核心要素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体系,作为支撑要素的宪法法律的有效运行和作为价值要素的以人为本理念。其中价值要素是贯穿各要素的灵魂。但以人为本的价值要素如何作进一步细分,是否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式民主价值体系内容,这是应当可以探讨的话题。问题是,美式民主的价值体系,是否包含了人类文明的一般规则和内容,如果是,这自然是深入探讨的话题。但哪些内容属于人类文明“一般”,哪些内容属于美国的“个别”,需要具体分析。通过学习和借鉴,进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体系内容。
1. 自由
自由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对自由的理解,差异有所不同。美式民主把自由看作个人自由,自由的本质是自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对自由的这种认识,或许会有更多的认同。
笔者曾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撰文(2016年2月23日),改革是为了让人们更多的自由、更少的束缚,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明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提出凡是市场能够做好的都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够做好的都交给社会;政府自身改革通过减、放、管等措施,即减少行政机构、减少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减轻企业负担,政府向市场和社会放权、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管好自己的事,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和地方活力,正在促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推动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而减少束缚,就是给人们更多的自由 。而人们自主的自由度越高,释放内在的活力也就越强。因而,一切为减少人们束缚的改革,都是有利于提升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的问题是,仍然需要进一步释放人的自由空间,这中间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但美式民主,如果把个人自由理解为个人自由至上,这或许属于美国特色,显然不适应中国国情。中美两国在此次疫情防范中效果的差异,虽然有其它因素影响,但认真分析,与中美两国对自由的理解的差异有一定关联,方向是相向的。
2.尊重个人
笔者以为,尊重个人也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或者说,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愈益体现在更多的尊重个人,包括尊重个人所享有各种合法权利。但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秩序似乎与美国有所不同。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有时甚至是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往往需要让位于国家和社会利益。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一种认识也受到一些质疑和挑战。哪一种秩序安排更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更有利于社会的活力释放,更有利于人民幸福,还需要理性分析,才能给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在尊重个人与集体主义、国家利益之间如何平衡,也成为各种力量博弈平衡的内容。
3.机会平等
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愈益把机会平等放在重要地位。机会平等也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社会对平等的认识程度,与中国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党中央从九个方面勾画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2方面内容与机会平等有关。就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意味着,存续60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是中国社会明显带有机会不平等的制度,将在今后十几年得以破除或基本破除。
4. 人民意志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对其认可。这一认识,在中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党的19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意志“这一含义十分接近。如果不能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意志难以体现,政府的合法性也必然受到影响。例如,对一个地方政府而言,如果过多的诚信赤字,契约赤字,没有把人民至上体现在实际生活中,而是官僚主义盛行,满嘴假话大话空话,在此情况下,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打了折扣,经济持续下滑就是大概率事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这样一个地区,很少有人相信政府领导的表态或对市民的承诺。即使有些情况下,政府真的很用心,也很着急。但现实生活中又几乎没有双方认可的第三方。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生活中,政府行为难以有效实施和推行,即使施行,其执政成本也会十分高昂,政府的合法性无疑大打折扣。
 
美式民主已经运行200多年,对推动美国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作用,在全球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目前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巨大的挑战,但并不能说明,美式民主的价值体系已不适应美国发展。应当看到,《民治政府》中关于个人自由、尊重个人论述,在美国也并非得到广泛认同。因为民主的各项基本价值观并不总是和谐共存的,例如,个人主义可能与集体福利发生冲突。个人自主可能与平等相抵触,个人自由可能与疫情防控产生摩擦。美国的问题是,也是美式民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个人自由演变为个人自由至上,尊重个人成为个人主义至上,显然是有问题的。许多政治斗争实际就是围绕在民主价值观中如何寻得平衡。特别是个人自由和尊重个人,如何在集体主义和公共利益之间寻得平衡,这是美式民主需要克服的问题。
中国作为在民主发展进程中的后来者,美式民主价值体系中的一些内容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所谓学习和借鉴,就是学习美式民主积极有益的内容,克服美式民主的缺陷。特别是在个人自由和尊重个人这两项内容中,中国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但一定不包括把个人自由至上、尊重个人至上作为学习借鉴内容。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国需要在国家利益、国家至上和个人自由和尊重个人,这两者之间寻得平衡。既要充分尊重个人自由,尊重个人,同时也要把国家利益、社会、集体利益放在合适地位。哪一方面的“至上”都是有问题。兼顾,在其中寻得平衡,这应当是正确选择。
 
 
话题:



0

推荐

陈 剑

陈 剑

59篇文章 78天前更新

著名的现代化研究专家,人口学家,社会学者,政治学者。 1957年3月出生,安徽芜湖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经济系,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先后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工作。1997年7月调入北京,先后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等职。 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中国改革20人论坛执行主任,全国工商联参政议政委员,北京市委讲师团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一些专著、论文和决策咨询文章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2015年以来主要著作:主编《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解读》、专著《中国生育革命记实(1978-1991)》(2015)、专著《国家重构-中国全方位改革路线图 》(2015)、主编《北京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主编《建设常态现代国家——中国改革报告2015》(2015)、主编《京张冬奥发展报告2016》、主编《中国公民读本》(2016)、主编《京张历史文化及当代发展》(2017),主编《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研究》(2017),主编《解码京津冀——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报告》(2018),《中国基层协商》(2018)等。 在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区域经济(京津冀、长三角等)、人口研究、奥运经济和协商民主等领域的研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研究领域也涉及传统文化、社会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内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