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办、北京盛心集团承办,《小康》杂志社协办的“健康中国论坛2023”在北京举办。这是健康中国论坛成立后举办的首届论坛,也是国内首个从政策研究视角推动心理健康行动的论坛。健康中国论坛2023年年会主题是提升国民心理健康。
根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报告,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其中在校青少年的抑郁情况更为严重。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国务活动家、健康管理专家,第十至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健康中国论坛组委会名誉主席张梅颖在论坛上致辞。她在讲话中分析了影响国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导致一些个体心理失衡、行为偏差、精神疾病,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而其中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则是当下突出的问题。她认为,应该深刻思考这种社会问题背后的教育体制弊端,重要的是补齐工作短板,在提升基层和各级精神卫生机构的心理健康管理和服务能力,把心理健康建设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范畴。
张梅颖认为,健康中国行动首要任务应当是努力形成心态平和、思维广阔、阳光自信、友善亲和的国民品格。
张梅颖名誉主席提出的首要任务很有见地、思想深刻,也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地上十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如何才能够实现这一首要任务。笔者回应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进整个社会健康和国家健康,才有可能实现上述任务。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发布,上述2份文件,对提升全民族健康意义重大。
问题是,不考虑推进社会健康乃至推进国家健康,个体健康能否充分实现呢?笔者回答:难。
理由如下: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定义是,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也就是说,除了躯体健康外,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三方面都与社会健康和国家健康直接相关。
如果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成长,心理疾病患者大面积出现也就成为必然。
如果社会不健康,且普遍的道德水准下降,个体道德健康也必然深受影响。
如果社会不健康,个体无论是适应社会或者不适应社会,都会出现悖论,都难以避免不健康状况出现。如果适应一个病态社会或不健康社会,虽然符合“社会适应良好”,但适应病态社会的健康难以说是真正意义的健康。如果不适应,不符合WHO所说的“社会适应良好”这一要求,同样属于不健康。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几乎无路可逃,难以避免不健康情况出现。
那么,什么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呢?回答这一问题有点难。笔者尝试一下,给出以下十个标准:
一、健康可及
一个健康的社会,政府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为公民提供获得可接受、可负担且质量适当的卫生保健,并提供健康需求的基本要素。例如安全饮用水、环境卫生、健康食品、合适住房、卫生相关信息和教育,以及性别平等。
如果不能为社会脆弱和边缘化人群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社会。
二、自由表达
人要说话,需要表达。一个健康社会,不仅允许人的自由表达,还应提供切实保障。
一个不能自由表达的社会,或者说只允许一种声音的社会,一个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不健全的社会,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社会。
三、是非清晰
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应当有清晰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且有厚实的制度基础作为支撑。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善恶分明,充满朝气。
一个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是非混淆的社会,例如对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规则和定义含糊其词,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四、人人平等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是英雄遍地、也是没有英雄的社会。每个人,城里人和乡下人,权利和机会应是平等的。权利平等即国家承认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都享有广泛、相同的权利;机会平等即社会为每个成员利益和自我发展提供必要的机会和条件。
一个社会,个体权利和机会不平等,一些人享受不到,或只享受很少一点基本的公共服务,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社会。
五、诚信守规
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应当是一个现代社会、健康社会基本要求。也是各级政府、企业和普通百姓基本遵循。
如果普遍诚信不足,不守规则,全社会因诚信缺失而导致交易成本极高,人们对未来难有清晰的预期,很难说这是一个健康社会。
六、温馨文明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是一个有温度、充满浓郁人文关怀的社会。政府需要秉持人民为大的理念,用文明、温情、人道的方式对待例如街头滩贩、上访群众、被拆迁住户等。
一个冰冷缺乏人文关怀且缺少温暖的社会,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七、健康人格
一个人具有两个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称为双重人格。双重人格实际是个体对周围环境“压力”所产生的防御机制和调适机制而形成的。
如果一个社会,人们恐惧说真话,不得不说假话,说真话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说假话大行其道,且理直气壮,双重人格特征的人普遍存在,健康人格成为稀缺,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社会。
八、官员谦恭
一个社会,权力如果真正是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对公民权利只有卑微谦恭,始终保持敬畏而不是相反。
而在一个官员任性,对民众骄横,公权力对权利缺少基本敬畏的社会,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社会。
九、风进雨进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人们经常用这句话来表明公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即使是自己微不足道的财产也足以能对抗至高无上的权威。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是产权清晰,并对私人财产严格保护,只有这样,人们对未来才有清晰的预期,资本作为能够带动财富增长魔方才能够推进整个社会持续增长。
十、善待动物
敬畏生命应该成为社会常态,动物作为人类的朋友应受到善待。善待动物不仅要喜爱,更要尊重和保护!善待动物,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
一个不善待动物的社会,难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很难说是一个健康社会。
如何才能够建设一个健康社会,不是这篇短文能回答的。但答案是清晰的: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通过推进制度文明的现代化才有可能。
0
推荐